9个实用时间管理方法, 你打败拖延症!转…来自 集训营…(十个最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9个实用时间管理方法, 你打败拖延症!转…来自 集训营…(十个最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缩略图


9个实用时间管理方法, 你打败拖延症!转…来自 集训营…(十个最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

?? 上一期内容:传播学基础知识点(喂饭带背版);花花的传播学、新闻学带背内容可点击秃头所公众号下方的「视频号」进行回顾,也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带背回放」查找相关的直播内容。
?? 很显然,喂饭不能止步于传统学科,目前新传考研试卷上少说也有三分之一的分数必须分给网络传播学,分给各种前沿热点知识与新的、让人每天追赶不及的焦点词汇。去年是元宇宙、慢直播和技术可供性、数字资本主义,今年就是数字交往,是未托邦,是z世代之后的α世代。说造词能力,还看业界大佬。
?? 除此之外,每年舆论场的厮杀讨论也会创造出其不意的名词,比如当年罗冠军一封驳斥梁颖诬告的自白书,就让“社会性死亡”这个词成为热点;而一有公开讲话和大会,必然也会给出诸如“国际传播‘五力’”“舆论工作‘四力’”“记者的‘四力’”等等简明扼要的指导性方针。而今年,自我内耗的概念也被名为“衣戈猜想”的b站up主玩明白了,他那被四针打坏了人生的二舅成为年轻人解决内耗的精神阿q。
?? 25个热词,其中以常考押题、出其不意押题为主,将目前你需要知道的23新传考研前沿名词统统收入囊中。当然,也有来自一点班班的背诵建议和方法——毕竟也曾经是把《传播学教程》背过十二遍的卷王。谢。
??
8/30/tue.
前沿热点知识
要关注什么内容?
@tutousuo???
#带背喂饭/内含班班倾情短视频
谈这个就要先谈“热点”的概念——这一块很重要,只有知道了如何寻找这些知识点,才有可能在学习的时候主动去搜集相关的信息,时刻保持对于热点内容的敏感。
“热点”无外乎是学界与业界关注的问题,从社会矛盾的层面观察,比如疫情时期的后疫情时代、信息疫情、疾病的隐喻等;从学科研究的发展相度切入,比如媒介技术、数字社会、人工智能、技术哲学;从热点事件与网络文化的角度,比如内卷、内耗、直播带货、虚拟偶像、饭圈和民族主义。这些是引起研究者注意的内容,是他们需要考生也能够理解并思考的部分。因此,对于“热点”来说,就是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琢磨。
学科的关注重心可以看各大学术期刊,打开中国知网搜索国际新闻界、新闻界、新闻大学、青年记者等,可以看到从政治经济学视角上关注的数字劳工、数字殖民与资本主义;可以看到从媒介技术纬度出发的媒介环境学派与基特勒、可供性的研究;可以看到从国际传播理念和老年人社会中的技术边缘化角度提出的国家形象和数字鸿沟、文化与技术反哺的内容。
社会矛盾就必须把握大的框架体系,要看到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像是疫情社会之下的假新闻与后真相带来的信息疫情、健康传播与风险传播的可能性,以及技术发展的数据化、智能化、视觉化、拟真化趋势,加上恶性伤害事件频发、数字隐私安全、网络暴力危机、国际政治动荡、青年群体的躺平与老年群体的落伍、女性主义的觉醒等。
至于舆论事件,今年关注的若干起网络暴力事件、朋友圈传播的「xx之声」、「穿和服拍照被带走」等等问题,可能不会直接出现在题目中,但同样能够启发出卷老师的灵感,转化为试题。例如深圳大学就曾经将整容理论与传播学理论结合在一起,而南京大学也把非虚构写作、当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放进了题目。舆论的焦点本质就是社会矛盾的外显化表现,是洞察深刻命题的楔子。
今时今日要谈前沿名词,核心要关注的其实就是学着去摸索考点,出题的思路。传播学、新闻学、网络传播学、广告营销学都有前沿考点和热点,抓住学科最新的研究趋势即可。
*推文食用指南:1.以上内容为前沿分析的方法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2.以下内涵两个部分,一是班班背诵名词解释的方法论,二是25个前沿名词解释的带背框架,争取明天花俩小时背完。

#开始做题后/你会爱上背书不
#因为终于发现还有更操蛋的事
@tutousuo/新传考研

??
|和花花一样
|同样讲求切割记忆法
?@tutousuo
这个方法的本质是将一段长篇累牍的文字内容划分为不同的若干版块,在此基础上对内容的要点进行分割,大部分情况下都可以变成「背景/来源+概念+特点+现状+影响+发展+问题+措施;plus:威胁+本质+与其他概念的对比」可能具体每个词会有不一样抓取的内容,比如「元宇宙」能够涉及到「来源+概念+特点+现状+影响(新闻业)+发展+问题」,但是「数字交往」可能就只有「背景+概念+特点+发展」。
总的来说都是从一个大的、完整的框架里去挑适合这个词本身的组成内容。
具体姐妹们可以看一下我最近倾心投入的名词解释带背栏目,每个词只要能够分开不同的层次,通过记忆层次的方式来补全内容,就像是房子先有了钢筋水泥搭建起来的框架,接下来是填充、精装一样。
平时的话自己背诵也可以按照这个逻辑勾画、逐一展开。带背也可以跟着来,但考虑到每天更新的频率有限,所以主要还是要靠咱们自己下苦工夫。可以尝试分成若干个部分,主要涉及自己院校考察比较频繁的学科内容,比如今天讲的前沿热点,之前花花和大家带背过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等等。最终总结起来,常考、必背的名词不会超过200个,每天5个左右绰绰有余。
建议11月可以开始默写名词解释,控制5-6分钟一个,这很重要,对于笔速、思考的速度等等都很有裨益——主要是时间短,不像论述题一样太过于耗时,得不偿失。
不过名词解释也不只有这些功能。它还在查询知识点、学习更多丰富的理论内容、为简答题/论述题的破题做准备、为写出一篇语料层次多样、观点多元的答案做准备。
例如谈到信息疫情时,如果能够连带知道后真相、假新闻、数字交往,明白仇恨言论和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以及文史哲中荣格谈到的“集体无意识”,或许就能够更加清晰地解释它产生的原因。
所以多学一些名词解释不是仅仅为了应付一道5分的题目,而是为了让自己的知识底蕴更加夯实,找到破题方向、答题思路。
|25个前沿热点名词
|分版块记忆/总结关键词
?@tutousuo
1、元宇宙
来源/定义/特点/现状/问题/发展
【1】来源:概念最开始诞生于尼尔·斯蒂芬森名为《雪崩》的小说。现普遍用以指称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完全沉浸和虚拟的人造世界空间,类似于斯皮尔伯格所拍摄的电影《头号玩家》中利用vr等虚拟现实技术而展示出的“绿洲”。
【2】定义:元宇宙(metaverse)是整合网络通信、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其核心技术逻辑在于对当前所有新兴技术进行整合与交互,以此实现人类完全的数字化生存与社会空间的赛博化。
【3】特点:从信息传递角度,元宇宙将使得人类从传递图文信息、传递视频信息进化到传递物理信息,实现在一个虚拟空间传递现实的互动行为。
【4】现状:2021年又被称为元宇宙元年,资本大量涌入和布局元宇宙:facebook改名为meta,国内则以字节跳动收购vr厂商pico布局游戏、虚拟社交、vr等元宇宙细分赛道为代表。可以说元宇宙正在成为资本定义的未来方向。
【5】问题/未来发展:虽然在技术层面与物理层面尚存大量问题和隐患,但新技术的背后预示着人类社会与技术进一步交融的发展方向,未来,媒体传播也将在“元宇宙”的特点下,进一步进行媒介融合,推动媒介化、智能化与赛博化社会的发展。
2、信息疫情
定义/影响/本质/解决措施
【1】定义:信息疫情是指在2019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出现的线上和线下信息过剩、污染的情况,包括通过情绪化叙事、欺诈性捏造事实等方式,出于政治、经济或道德目的蓄意传播虚假信息以破坏公共卫生应对措施和改变团体或个人的公共议题,导致仇恨言论爆发,加剧冲突、暴力和侵犯人权风险。
【2】影响:其被认为是波及全世界范围的反智主义和信息霸权主义危机,有可能导致新闻真实与新闻客观的实现困难,造成舆论的错误认知,污名化言论难以遏止,从而引发世界割裂和民主政治的危机。
【3】本质:实际上,此种情况不过是网络内容乱象在疫情中的凸显,广泛传播、公共参与的社交媒体早已存在大量影响交往理性与世界共同体构建的假新闻与言论暴力。
【3】解决措施:除国际事实核查网络等管理机构需推动解决、缓解相关问题外,各国、各地区也应着力从政策角度提供思路,创新核查技术手段、加强民众教育,更好地应对信息疫情的泛滥。
3、直播带货
定义/特点/问题/现状/未来
【1】定义:直播带货是指一种新型的导购方式,它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网络直播对商品进行近距离展示,可以实时进行咨询答复。
【2】特点:拟真环境下的消费体验、场景化的精准传播、疫情因素等推动了直播带货的发展。
【3】问题:但也存在主播形象与产品质量存在人为过度关联、内容筛选机制过于机械化、易助长虚假需求等问题。
【4】现状:2019年成为“直播+电商”元年,薇*、李*琦的直播也引来了巨大的关注度,2020年“小朱配琦”、“祖蓝夏丹”、“央视boys”等闪亮登场,央视、人民日报、各省市的主流媒体先后加入直播带货大军,成为了直播行业的新常态。
【5】未来:而未来竞争趋势越来越激烈,行业规范度也会逐渐提升,5g会带来更多的促进作用,直播带货发展有很大前景。
4、数字劳工
提出/定义/表现/运作方式/本质/反驳
【1】提出者/定义:英国著名马克思主义者克里斯蒂安·福克斯在《传播、资本主义与批判理论》中通过对数字媒体进行研究后认为,数字劳工(digital labor)是互联网平台公司基于其所架构的技术平台,为了达成其资本积累模式而将互联网使用者的各种线上集体劳动力所形成的剩余价值侵占。
【2】表现:包括发微博、上传视频、发推特、线上社交、编辑维基百科等,使用户转化成为其服务的劳动力。
【3】运作方式:一方面,互联网平台会利用用户生产的内容不断地吸引新的用户;另一方面,个人经数字劳动所生产出的元数据成为了互联网平台商与广告商之间最为重要的交易筹码,通过将个人数据信息与广告产品结合,二者完成了一场对用户劳动价值的完美剥削。
【4】本质:同时,数字劳工更反映出传统产业劳动者的数字化过程,包括滴滴司机、饿了么配送员等。
【5】文化研究视角对单向剥削认识的反驳:不过,从文化研究的视角而言,数字劳工并非是被完全剥削的状态,而是通过免费的劳动在其中获得他人的认可和价值肯定,并且会通过自主生产的内容筹码向平台索要回报。
5、数字新闻业
定义/影响(积极消极)/发展
【1】定义:受到网络媒介环境的颠覆性创新影响,以印刷和电子媒介为主的传统新闻业正通过数字技术的融入手段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包括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的认识与职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
【2】影响(积极):也就是说,当数字技术与移动互联、数据共享和智能传播联系越发紧密,新闻业的数字化程度也将愈发深入——在呈现出更加明显的新闻创新性、流动性与媒介化依赖等特征之外,其实践过程也逐步转向生产自动化、经验个人化、业态去专业化和认知情感化,使新闻业融合与时代发展状况不断贴近。
【3】影响(消极):不过,盲目地迎合技术演变趋势,易让具有天然人本主义精神的新闻报道在算法写作、数据运作和机器生产的理性,乃至模板式的运作中陷入“技术至上”的认识误区。同时,人机关系协调矛盾、技术伦理失范等问题,也使其陷入社会服务的公共价值矛盾。
【4】未来发展:如何认识数字新闻业,以求在其中找到合适的技术危机解决对策将成为长时间内学界与业界必须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
6、数字交往
定义/背景/特点/本质/层次
【1】定义:数字交往主要是指虚拟社会中的交流-行动。
【2】背景:web2.0以来的网络社会,是人类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虚拟社会是以互联网传播为背景的社会生活总体。而数字时代的本质之一,是人、信息、媒介与社会的融合。在此基础上,万物互联与虚拟社会的演进,使“传播”转向“交往”。
【3】特点:数字交往基于信息,但因为对行动的拟真和替代,具有了直接的实践性;同时,也因处在社会情境之中,具有了生态性。
【4】本质:数字社交、远程工作、虚拟生存等互联网应用,已由传播搭载社会行动逐步成为了数字社会行动本身。
【5】层次:所以抽象来看,数字交往的视角,是要将新传播视为一个即时实践的、虚实混合的交流系统,数字交往是一种虚拟社会条件下的人类基础行为;从具象来看,数字交往是一次面向环境或面向自我的交流-行动。

7、深度假新闻

定义/特点/影响(消极)/(对新闻业的)挑战

【1】定义:深度假新闻(deep-fake news)根源于因算法而兴起的“深度伪造”概念,专指基于人工智能的人体图像合成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威胁。

【2】特点:“深度伪造”技术可以很容易地将伪造的叙述和信息,与虚假的权威相结合,它们具有误导、误传和操纵信息的空前潜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深度伪造”技术下有了全新的含义。

【3】影响(消极):在深度伪造下,因算法伪造、人工智能伪造带来的视频与文字新闻统称为深度假新闻,其具有不易察觉性、破坏性等影响,不仅歪曲了民主言论,而且削弱了民众对整个公共机构的信任。

【4】对新闻业的挑战:在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深度假新闻已然成为威胁民主的严重问题,应对深度假新闻不仅需要行业的自律,更需要对技术进行更新迭代,以更强大的算法予以事实核查,以保证新闻真实与事实民主。

8、舆商
定义/层次/(新时代的)要求/现状
【1】定义:舆商,即个人或组织处理与媒体、记者、舆论关系的能力。
【2】具体层次:舆商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个人与组织(企业、政府等)顺应当前爆炸式信息社会的特点,借力打力,提高品牌ip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第二,个人或组织(企业、政府等)利用舆论,化解危机、转危为机。
【3】网络时代新要求:移动互联网时代,对舆商提出了新要求,例如十二字要诀,包括了“杜、通、纵、横、培、监、联、合、统、扶、财、互”,即杜绝舆情洁癖;打通沟通渠道;打造上下配合纵向沟通;横向形成多部门合力;开展舆情培训;监测“潜舆情”;加强与媒体联系;合作互惠共赢;做好统战工作;扶持体制内大v;确保人财物畅通。
【4】现状:目前,舆商已成为领导干部“数字化生存”必备的智慧和能力,例如,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疫情期间对时度效的把握便有效引领了社会的正面风气,逐渐成为众多主体舆商学习的范本。
9、深度融合
提出/定义/意义/影响(消极)/发展
【1】提出/背景:建立于对过去几年媒体融合中遇到的发展问题、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舆论情况的最新认知之上,2020年,两办发布《关于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意见》。
【2】定义:要求结合既往媒体融合实践内容,面向以数据化、智能化特征为核心的网络媒介环境,进一步从所有制、内容产业布局、新闻生产模式、新闻从业者技能调整等方面加快推动传统媒体的转型思路调整,解决已有融合矛盾问题,建立起更为完整的四级媒体新闻传播格局,加强后疫情时代国内外新闻舆论工作辐射力。
【3】意义:媒体深度融合的策略谋划是国家对媒介与社会变化的方向判断,是提升媒体社会治理能力和宣传喉舌作用的现实需要。
【4】影响(消极):不过,过分强调技术发展、盲目拓展县级融媒体渠道,以及过度追逐网络话语表达以捕获公众注意力等现象也已成为影响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痛点。
【5】发展:如何适应快速迭代的媒介环境,坚定政治意识和社会公器的职责,是强调深度融合的新闻业必须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10、慢直播
定义/特点/来源/案例/意义/现状/发展
【1】定义:慢直播是指借助直播设备对实景进行超长时间的实时记录并原生态呈现的一种直播形态。
【2】特点:区别于正常状态下的“快”直播,慢直播镜头固定、内容往往为对现实变化的客观记录,具有客观呈现性、主观解读性、内容原生态等特点。
【3】来源/背景:慢直播孕育于当代快节奏的生活之中,既是对用户窥私欲的满足,也是社会参与感的体现。
【4】案例:2020年新冠疫情带来的公共焦虑情绪也促使其成为包括央视频等媒体在内常用的直播模式,无论是雷神山等医院的建设,还是超级月亮的全程直播,都是慢直播在当下的典型表现。
【5】意义:慢直播打破了原有直播快节奏与主播个人主观呈现的直播方式,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现。
【6】现状:当下,各大媒体正在积极布局慢直播,以期在“慢镜头”与“实时互动”中打造社群化的参与与塑造集体记忆。
【7】发展:未来慢直播将会被更广泛地应用在报道与社会内容呈现中,与多种技术手法相结合,成为对快直播的有力补充。
11、国际传播“五力”
定义/目的/(对主流媒体的)要求/(对其他单位)的要求
【1】定义:2021年5月,国际传播工作内容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强调要着力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
【2】目的:为在“西强东弱”的世界信息传播秩序与全球化、后疫情的社会环境中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提供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引。
【3】对主流媒体的要求:主流媒体作为关键的对外话语出口与议程设置主体,自然应从新闻舆论工作策略的调整中对此要求作出回应——无论是报道选题策划、内容制作模式,还是在渠道搭建、多语种传播翻译上,制作能够减少文化隔阂、促进国际话语传播权力提升以反对文化霸权的报道内容将格外重要。
【4】对其他单位的要求:此外,例如文化和旅游部等政府组织机构也应及时调整对外传播手段,利用网络媒介技术,策划出更多与“云·游中国”等类似的中国文化故事传播活动,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五力”。
12、技术反哺
定义/来源/现状
【1】定义:技术反哺是指在媒介技术快速发展过程中发生的老年一代向青年一代学习互联网技术,以保证自身不与时代脱节的社会现象。
【2】来源:该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提出的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存在反向继承的可能性一观点上,而技术反哺则是对文化与意识形态呈现方式的又一假说,是基于互联网后喻文化而存在的技术的反向流动。
【3】现状:互联网技术的便捷和普及虽在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地区上的数字鸿沟,但却无形中扩大了代际隔阂,为技术反哺提供了社会条件。而当下技术反哺正以z世代为主导群体,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疫情期间智能手机与健康码的普及与教学、b站推出了老年部分与宣传片《喜相逢》,都是技术反哺在社会层面的体现。
13、可供性
来源/定义/对比(补充内容)/判断标准/学科价值
【1】来源:可供性(affordance)最早是由美国生态心理学家詹姆斯·吉布森在《视知觉的生态学进路》中做出完整定义。
【2】定义:是对客观存在属性的分析,及其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理论。
【3】对比/补充定义内容:与认为技术承担信息传播中介性迥然不同的是,技术可供性理论代表着媒介与人类互动关系的研究视角生成,探究个体与技术的互动过程中是如何使用,并受到其潜在的、可供性、示能影响,从而催生出某种行为的过程。
【4】判断标准:对于技术可供性的判断包括“可供性既不是对象,也不是对象的特征”、“可供性不是结果”、“可供性具有变异性”等三重标准。
【5】学科价值:对于迫切需要做出研究视角调整和创新范式的传播学科而言,讨论技术可供性将 助其更好地适应当前以智能媒体发展为导向的网络媒介时代,是媒介研究中的重要思路之一。
14、自我内耗
定义/补充/表现/原因/现状/解决措施
【1】定义:自我内耗即自我内部消耗,是指由于人对自己的不接纳,或者纠结、批评导致的因为自我原因对自己精神、身体的消耗。
【2】对比/补充定义内容:与“内卷”的外部竞争不同,“内耗”是一种自我斗争,自己将自己消耗殆尽,通常用来形容自己处于一种慢性精神痛苦的状态。
【3】表现:陷入自我内耗的人通常表现为自我怀疑、频繁陷入焦虑和无意义感、忧虑未来等。
【4】原因:自我内耗主要产生于情绪高度敏感、拒绝接受自己所接触到的现实等。不擅长自我关怀、悦纳自己的人群、高敏感人群、孤独人群更容易产生自我内耗。
【5】现状:在社交媒体高度遍及的当下,诸如小红书、新浪微博、朋友圈这类社交平台所营造的“拟态环境”或许更加容易使人产生焦虑感与压力。
【6】解决措施:减少自我内耗需要悦纳自己、乐意遇见现实生活本来的真实图景,或许减少与社交媒体的过度连接也是缓解内耗情绪的一大重要途径。
15、平台社会
提出/特征/影响/现状/解决措施
【1】提出/定义:荷兰学者范迪克最早提出了平台社会的概念,她认为在当下的世界中,平台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础设施,且对当下的社会运作与制度安排实现了深度渗透。
【2】特征:从社会维度看,平台化社会有六大核心特征:数据化、商品化、多元化和集中化、个性化、以及全球化。
【3】影响:在社会“平台化”的进程中这些特征相互影响:一方面商业价值深度融入在作为基础设施的平台系统之上,使得意识形态系统和社会市场、政府和公民社会等行为者之间斗争激烈;同时技术的全面渗透,又导致了一系列诸如算法黑箱的伦理问题。平台社会的确催生了媒介化社会,但平台背后的多种属性,也导致了2020年《外卖骑手被困在算法中》一文里谈及的技术、劳动与社会关系。
【4】现状:当前,以全球性社交媒体如fb或功能性媒体为主的平台社会是大势所趋,因而对平台的治理,实际构成了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
【5】解决措施:针对平台背后的伦理、资本、公众、控制等问题,重建社会信誉体系,以价值观与社会责任进行引导,或许是可行之法。
16、后人类主义
定义/补充(赛博格)/现状/思考
【1】定义:后人类主义是对传统以人类个体为社会行动中心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反扑,其认为,可以利用技术的发展、媒介的逻辑对纯粹自然人进行改造、升级,使其拥有更为健硕的身体、更加机智的头脑。
【2】补充定义/赛博格:作为一种后排他主义的实证哲学,后人类主义能够广泛调节不同生存状态与理念内容,其中便包括以智能机器主体的身份而存在的赛博格。在后人类主义的代表作《我们如何成为后人类》中,凯瑟琳·海尔斯认为,个体实际上从未现代过,在与非生物系统的技术协同发展过数千年后的我们一直就是后人类,个体的心灵与身体本质上就在不断地接收外部技术设备的变化而发生重构。
【3】现状:如今同人工智能相互依傍的赛博格角色不过是后人类主义在生命技术迭代过程中得以凸显的对象而已。
【4】思考:要充分认识后人类主义,就必须先理解技术与人类的关系,才能对此提供合理讨论。
17、媒介化社会
定义/来源/原因/现状/影响(积极消极)
【1】定义:媒介化社会是社会媒介化的结果,是媒介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模式的一种表述。
【2】来源:其萌芽早在芝加哥学派约翰·杜威的理论中就存在,即“传播创造并维系社会”。媒介化社会理论强调了媒介在社会制度和人的行为两个层面的建构作用,具有浓厚的建构主义色彩。
【3】原因:它的形成主要是三大逻辑——媒介技术演化下的技术支撑力、受众对信息需求的主体牵引力和不断“环境化”下媒体的影响力和建构力。
【4】现状/影响(积极消极):疫情期间通过技术实现了不同场景的云端链接形成媒介化社会,它打通了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区隔,重新定义了“在场”,但也面临着个人隐私问题侵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平衡难以把握等问题。
18、后真相
定义/提出/补充/原因/影响/解决措施
【1】定义:后真相(post-truth)反映的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典型状态,即“客观陈述的事实往往不如诉诸情感和煽动信仰更容易影响民意”。
【2】提出:美国作家拉尔夫·凯伊斯在他的著作《后真相时代》中指出:“后真相时代的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谣言和真相,我们还面临着一种模糊的表态,即不是真相,但也不构成流言。”牛津词典将后真相评选为2016年度关键词,这也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事实与意见界限越发模糊的后真相时代。
【3】补充说明/案例:需要明确的是,后真相并非是指真相的缺席,而是指发现真相的过程更加曲折。特朗普的当选,英国脱欧等黑天鹅事件无不体现着后真相的特征。
【4】原因:而后真相的蔓延,和社会化媒体的传播机制不无关系。
【5】影响:后真相不仅仅冲击了新闻业的基本原则,挑战了人们对于新闻的基本认识,也通过新闻的社群化传播影响了良性社会的构建。事实的崩塌带来了一系列的后果:新闻客观性的终结,阴谋论的盛行,情感因素对舆论的操控等。
【6】解决措施:为此,我们需要重建一种关于事实的政治,以发挥反思和选择的力量,而摒弃“机遇和暴力”带来的恶性循环。
19、媒介创新
定义/来源/案例/冷思考
【1】定义:媒介创新狭义上是指媒介形态的变化,如语言-文字-互联网。媒体介质的改变由甲骨到纸再到后来的电子媒介和互联网媒介。
【2】来源:而技术的发展在推动媒体介质发生变化的同时,也势必带来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因此从广义上说,媒介创新还包括对于媒介观念的革新和对媒体运行体制的创新。
【3】案例:在纸媒时代产生了报纸,在电子媒介时代产生了广播和电视,而在互联网时代则产生了各种移动数据平台。这些都是媒介创新的一部分。
【4】冷思考: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对于新技术、新媒介的使用往往是滞后的,然而在新的媒介形态的基础上,如何处理好媒介的产业属性、体制运营和服务公众之间的关系,这些媒介的应用问题是值得探讨的。
20、建设性新闻
提出/定义/分支/现状/未来发展
【1】提出/定义:建设性新闻(constructive journalism)的概念是由丹麦学者海格拉普率先提出,其定义是倡导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应该以“建设性”的新闻标准补充传统新闻价值标准,应从积极新闻学中汲取灵感,应更多地关注那些积极的、有鼓舞作用的和基于解决方案的新闻。同时,该理论认为,关于死亡、破坏和社会苦难的故事可以与鼓励性的、建设性的新闻报道相平衡。
【2】分支:建设性新闻的四个分支为对策新闻、预期新闻、和平新闻和恢复性叙事。其核心理念包括问题解决导向、面向未来、包容和多元、民众话语赋权、引导公民讨论和协同创新。
【3】现状:目前,学界对于建设性新闻的定义仍不清晰,没有权威性表述,并且其概念与对策新闻、公共新闻的概念区分较为模糊。
【4】未来发展:因此,建设性新闻的发展仍需从业者的不断创新和实践,以及研究者的更多的权威叙述和讨论。
21、重大主题报道
定义/作用/危机/解决对策
【1】定义:重大主题报道是指对我国重大政治活动,如事关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心工作、会议事件,以及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传播价值的新闻事件进行的策划报道,是一种由主流媒体通过事前策划融合多元的报道形式为公众建构的媒介仪式。
【2】作用:主流媒体在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等重大主题事件中,必须进行提前准备,按照既定的程序,以遵循新闻传播的公共性的条件要求,为社会公众设置新闻议题,使其参与到政治活动与公共讨论中来,确认与共享民族身份意义,塑造集体记忆。
【3】危机/解决对策:不过,面对离散化、节点原子式的传播环境,在强调以社交媒介思维、新技术手段改变新闻生产逻辑后,主流媒体仍然需要通过全面布局四级媒体矩阵、转变话语表达与搭建自有平台尽可能地扩大传播力与影响力,完成好重大主题报道中的政治宣传与信息传播目标。
22、媒介考古学
来源/定义/特点/代表学者/现状
【1】来源/定义:媒介考古学(media archaeology)的概念脱胎于“电影考古学”(archaeology of cinema)和“知识考古学”(archaeology of knowledge),旨在考掘历史上失落已久、转瞬即逝或止于想象的媒介物,是一种以媒介物质为中心的、回溯-前瞻式的研究取向。
【2】特点:媒介考古学的特点是有意避开典范媒介,致力于寻访那些湮没无闻的媒介物,通过拼接碎片,追溯历史和重估价值等方式,试图梳理出那些被遗忘、被忽视和被遮蔽的历史线索,借此拓展新兴媒介的研究空间,力图恢复媒介的物质性、寻访媒介的异质性、捕捉媒介的复现性等。
【3】代表学者:媒介考古学的代表学者包括德里希·基特勒、西格弗里德·齐林斯基等人。代表作有帕里卡出版的《何谓媒介考古学》、埃尔基·胡塔莫等人出版的《媒介考古学:方法、路径和内涵》等。
【4】现状:目前,媒介考古学在国内的研究止于译介,尚未有系统性的脉络梳理与价值评判。
23、技术哲学
来源/目的/提出/分野/价值
【1】来源:技术哲学诞生于20世纪后半叶,以技术为研究对象,围绕着技术本质进行探索。
【2】目的:目的是探求技术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基本原理。
【3】提出:德国技术哲学家恩斯特·卡普在其著作《技术哲学原理》中首次提出了“技术哲学”这一概念,成为现代西方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技术哲学原理》也成为世界上第一部专门性的技术哲学著作。
【4】分野:美国“哲学与技术学会”首任主席卡尔·米切姆将技术哲学分成工程派技术哲学和人文派技术哲学两类,前者把技术看作是主体或行动者,代表人物如卡普;后者将技术视为客体,代表人物有芒福德、海德格尔等。例如,海德格尔认为人的行为受制于技术,技术构造了整个世界,并以时间、空间等方式反映整个世界。
【5】价值:在技术发展越来越迅猛的今天,技术哲学有助于我们探寻技术的本质,对技术和技术发展进行批判性反思。
24、情感劳动
定义/内涵/现状/案例/概念区别(情绪劳动)
【1】定义:情感劳动(affective labor)来自于意大利自治主义者奈格里与哈特的同名论文《情感劳动》,是“非物质劳动”的延伸概念,用以形容人与人在真实或虚拟的交流与沟通中所付诸的情感实践。
【2】内涵: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情感也具有被剥削的剩余劳动价值,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体力、脑力劳动过程转化为以情感为核心的交换内容,兑换相应资本积累的模式。
【3】现状:就目前媒介场景来看,在情感劳动的过程中,信息生产者是以较强的自主意识分配其所拥有的情感资源创造劳动产品,并构建起相互连接、传递的社群网络。
【4】案例:诸如詹金斯所说的网络同人文化、饭圈文化中的二次生产、快感获取此类将非物质的情感内容转化为媒介表达的方式,便是当下较为典型的情感劳动案例。
【5】概念区别:需要注意的是,与情绪霍赫希尔德所提出的以情绪售卖为核心的情绪劳动相比,情感劳动的主体拥有更强的自主权,且前者的产物属物质商品,而后者则是非物质形态的呈现。
25、数字监控
定义/现状/发展
【1】定义:数字监控的含义多元,包括利用摄像头等传感器数字技术对客观存在内容进行监察的情况。就当前讨论较多的定义来说,是指社会管理者或网络媒体平台等主体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个人或企业的行为、生存状态进行监察、评判、跟踪的诸多行为的集合,往往会威胁国家与个人隐私安全、造成自由人权侵犯,具有贬义、批判的倾向。
【2】现状: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大量涉及工作、学习、消费等人类活动行为向数字媒体的转移与利用数据技术进行流调、防控疫情的方式、出现的类似剑桥分析公司事件中以算法程序获取用户信息进行网络言论操纵、恶意影响合理公共讨论的情况,均进一步加剧对数据监控与个体信息安全的担忧。
【3】发展:不过,如何界定互联网隐私信息,是否需要对个体自愿发布的信息内容与社会疫情防控需要纳入数字监控的批判考量,国际组织、政府机构与平台等多元管理主体应承担何种治理角色,仍然有待商榷。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

名词解释的内容

可以蹲9月4日上新的23版

名词解释小册子aka秃头词典

我们终于做了一本浪漫与实用兼得的书

2023-与小破所一起

寻找浪漫,落回应试

去更大的世界,做更有趣的人


??
– 晚 安 –
「常驻广子-no.01」
???????

成为新传考研卷王之王

培养理想与应试的答题人才

「常驻广子-no.02」
?ˋ???ˊ?

秃头所新传打工人培训中心
八月至十月的保姆陪伴

「常驻广子-no.03」
??
小破所的夏日每晚直播
考题、考法的完整对接

「常驻广子-no.04」
??
2023届新传考研专题笔记
70万字与95个热门考点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京ICP备18012533号-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