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研】你准备好了吗_研究生_专业_参考(2024考研考试时间)
【2024考研】你准备好了吗_研究生_专业_参考(2024考研考试时间)
|==
随着春节过去
24年考研的倒计时也不足320天了
此时,应该有很多小伙伴都在思考
考研,要如何准备呢?
李老师整理了一些关于准备考研的小tips
供大家参考
什么是24考研
很多同学思考难道24考研是2024年考吗?
不是,一定要注意哈!!!!
24考研是指2023年12月考研的小伙伴们 ,一般在你大四的上学期12月底参加考试,这里说的 24考研指代的是2024年9月硕士入学。
为什么选择考研
大家考研的目的无非就是以下
①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大家都考
②本科毕业生不好找工作,读完硕士好一点
③公务员打算考的岗位需要研究生学历
④以后有读博士的打算
⑤我现在在职,想学习一些新的、有用的东西
这些目的都能汇到一个点——读研究生,那这时候可以大概分为三类
a、只想要个研究生学历
b、另一类则是去一个不错的学校、不错的专业读研究生
c、我也不知道,大家都考我跟个风
选择a的话, 可以选择竞争压力小的学校(双非/普本/非全/专硕/非热门地区),在专业的选择上也可以看分数线相对比较低的;
选择b的话, 追求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大家都认为是好的,代表这竞争压力很大;
选择c的话,我希望这部分同学还是仔细考虑一下自己考研的初衷,如果仅仅是跟风,复习的高压下可能中途就坚持不住了。哪怕初衷是想出去看看,长长见识或者喜欢某一座城市都可以,但是不要漫无目的的就开始备考。
总而言之,择校以及选择专业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思考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什么,以结果为导向,作为你持续往前努力的原始动力,做出你本次考研最最最重要的选择。
考研形式分析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01
全日制,指的是参加全国统考的双证研究生。
非全日制,包含两类考生,一类是同等学力申硕的单证研究生,也就是以前的“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
从2017年起,我国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开始并轨招生。 无论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均需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政策,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效力。
2021年国考、省考等重要公务员考试来看,均未在全日制和非全上设置障碍。
①学习方式: 全日制研究生是脱产学习,学习期间一直在学校面授学习,非全日制研究生则一般是周末的时候去学校学习;
②受众人群: 全日制研究生主要面向的是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及少量往届下决心考的在职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则面向的是有工作经历的本科生,或者2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大专生(应届生也可考非全);
③专业选择: 全日制研究生专业基本没什么限制,非全日制研究生一是有相关的限制,二是考虑到就业,专业倾向于金融、法律、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会计等,选择管理类联考的居多;
考研院校分析
考研初期大家最焦虑的问题也就是如何选择学校、选择专业,你可能看过很多上岸的以及毕业的学长学姐,
这两句话是经常听到的 【我当时怎么没有选择那个学校呢!】或者 【我当时要是选择了那个学校就好了】,所以选择要比努力重要100倍!
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思考好院校,这个真的很关键,最起码有几个目标院校,两个冲一冲,两个稳一稳,两个兜底的。
院校位置
01
24考研的小伙伴,要清楚的了解一个事实,城市越发达的地方,考研竞争压力越大,像北上广就是经济发达,发展机会众多,考研的竞争压力要高于同样水平学校的好几倍。
这个表现为好几个方面:
?统考科目改卷严格(也就是常听说的水区、旱区);
?报考人数很多;
?竞争对手本身实力强……
如果你的规划是以后要在读研城市进行生活的话,还是要慎重选择,经济发达、企业众多、人才聚集、备考压力大等因素都需要考虑进去。
院校排名
02
之前有一句是这样说的 “ 本科选择看学校,研究生选择看专业” ,也就是说你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更好的在本专业深造,专业的排名程度要优于院校排名;若你选择考研是为了更好的就业,那么在择校的时候,最好选择排名靠前的院校。
院校的报录比
03
报录比是一个很重要的参考信息,这个数据直接反映了该学校的该专业的火爆程度,也是决定我们是否成功上岸的关键因素。 (报录比为报考人数:录取人数)
一般来说,在自己报考学校的官网是可以查到当年的录取人数的,但是报考人数不是每个学校都会公布。但是这个影响并不大, 你要相信,50%左右报考的人最后都是陪跑,最重要的还是复试名单的最后一名的分数,因为这个是你努力的参照!
本科院校
04
研究生考试是一场公平公正的竞争,不会因为你来自二本、三本而不选择你,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本科院校的背景会影响到你的专业基础和学科素质。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两个学生的初试成绩及复试笔试的成绩是一样的,但是复试的时候, 老师会优先考虑本科院校好的学生,但是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比较低。
内部因素
05
1、个人学习的能力差异;
2、名校情节的欲望……..
所以大家综合以上几个因素,决定几个院校
,切忌都选985/211,选择一所双非院校作为保底,方便后期万一想要调整,省下从新做调查的时间。
我希望一定要考虑好以上各种因素,如果你考研是跟风,就觉得都考那我也考考吧,这种想法很难坚持到最后。
所以希望大家在想清楚自己的考研动机之后确定好专业,避免中途放弃,或者后期突然换专业,专业课之类的需要重新学习,前面学习那么久成了无用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